应用化学教研室
一、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是创办于1986年的“岩矿分析专业”,并于1991年改为“工业分析专业”。2000年,根据专业性质(偏理)、特色(侧重分析测试技术方向)和专业调整需要,我校以工业分析专业方向为基础申报了应用化学专业,并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年度招生数量为2个本科班共70人左右,当前学生规模为300人,目前为止,本专业毕业人数约为2000人。2000年,依托“工业分析”专业方向,获得广西首个“分析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开始化学一级硕士点招生。迄今硕士毕业生总数约为180人。目前在校硕士生人数约为70人。2016年开始,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理论与技术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2019年,应用化学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应用化学专业现拥有应用化学广西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校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化学与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应用电化学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食品安全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科学实验中心(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测试分析分中心)。本专业设有广西“环境与食品分析技术”特聘专家岗位,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和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此外,还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共建了“桂林理工大学—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检测试剂联合实验室”等,并拥有广西地矿局分析测试中心、广西分析测试中心、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测试中心等1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身体素养,能够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勇于创新,敢于实践,适应能力强,获得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科学研究等初步训练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分析测试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化工、医药、能源、冶金、材料、环境、食品、商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物质分析、商品检验、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以独立从事化工产品技术开发、生产技术质量及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生产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从事生产的控制与管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3)掌握各种分析测试技术,具有选择、拟定、改进分析方法的能力。熟悉各种国家标准方法和商品质量管理标准。(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范围科学技术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资料。(6)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在应用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来处理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应用化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工业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
主要专业课:高等分析化学、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分离科学与技术、化合物鉴定与表征、环境化学与监测、食品分析、 化学信息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化工工艺学、、计算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
4.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分析化学操作技能实习、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分析方法设计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实习基地有:广西地矿局分析测试中心、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研究所测试中心、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测试中心、桂林市环境监测站、防城港环境监测站、桂林市质检所、玉林市质检所、桂林市药检所等十几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5. 主要专业实验室
分析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包括:电化学实验室、光谱实验室、色谱实验室等)、工业分析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实验室等。
6.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每年都有较多同学考上校内外的硕士研究生,包括:桂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
三、应用化学教研室教师情况
1. 师资力量
应用化学教研室承担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分析理论与技术方向)博士点、分析化学硕士点、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等的教学及专业建设。并参与化学工程与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与传感器方向)博士学位支撑学科建设。本专业现有在编教师17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1人)、副高职称3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硕博学历教师达到93.3%,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7%。本专业另聘有校外教师7人。本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在年龄结构上形成老、中、青梯次合理得当,有较强的发展后劲。生师比为20∶1。
本专业教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分子光谱分析与化学计量学、色谱分析与分离科学技术。研究特色在于广西特有矿产、环境、食品、生物资源中复杂样品的分析、分离、富集、测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
研究成果获广西区自然科学二等奖、广西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桂林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超千万,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优胜奖3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3项,优胜奖2项。近年来主持自治区级以上教研项目5项,校级项目10项;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1部获自治区优秀教材奖)。
2. 研究方向及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
姓名 |
学位 |
职称 |
电化学分析与生物传感 |
李建平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潘宏程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雷呈宏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 云 |
博士 |
教授 |
朱文远 |
博士 |
副教授 |
袁亚利 |
博士 |
副教授 |
张连明 |
博士 |
讲师 |
光谱分析与应用 |
唐宁莉 |
硕士 |
教授 |
易忠胜 |
博士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聂瑾芳 |
博士 |
教授 |
金文英 |
硕士 |
讲师 |
胡存杰 |
硕士 |
高级实验师 |
谢襄漓 |
学士 |
高级实验师 |
色谱分离与分析 |
阮贵华 |
博士 |
研究员 |
吴雄志 |
博士 |
副教授 |
闫力强 |
博士 |
讲师 |
邹建梅 |
博士 |
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