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最早源于1978年成立的化探系,1990年更名为应用化学系,1997年并入新成立的材料工程系,2001年更名为材料与化学工程系,2009年成立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至今,学院相关专业已有近三十年办学历史,是桂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学院之一。目前学院下设4个教研室和1个中心,即化学与化工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能源化工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化学化工实验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正高职称43人(博导21人),副高职称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6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优青”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杰青4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广西八桂学者、优秀专家1人、广西八桂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学校拔尖人才4人,学校“屏风学者”8人。
学院化学学科2020年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目前位列0.47%;2024年入选自治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分析方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为学校环境和材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支撑学科。“应用化学”为广西重点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及“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工程”专业于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及“材料与化工”专业(专硕)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目前全院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在校研究生550余人。
学院共建教育部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醇基燃料高效燃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与材料”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广西区教学团队、“基础化学化工课程群”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学院建有“电磁化学功能物质”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应用电化学新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表界面电化学”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测试分析分中心、;拥有“食品安全与检测”和“无机材料与固体化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学院与华盛顿大学、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组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学院拥有仪器设备总价值8100多万元。
学院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了2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即“广西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学院”、“广西新能源动力电池现代产业学院”。学院与山东京博石化有限公司、中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友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实达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与就业基地。
学院“分析化学”MOOC获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10门课程获广西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普通化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为广西区精品课程。获广西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2021年),一等奖2项(2012年、2019年),二等奖3项(2017年)。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地区/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50项、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累计到位研究总经费4000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本科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竞赛获奖29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8项,项目转让金额达到560余万元;获1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项目转让金额达2500万元,转让金额创学校新高。
【 发布日期:2024-04-24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