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教研室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发展简况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始于1986年。经过多年的建设,专业获得长足的进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2012年),为广西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015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化学与材料”广西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普通化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广西区一流课程(201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导论课》、《中国古代化学科技成就漫谈》获批广西区精品视频公开课(2016年)。专业在北京燕山石化、广西皖维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梧州中恒药业有限公司、广西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等1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专业同时拥有“广西电磁功能化学物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再生资源化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设有广西“生物质化工”特聘专家岗位,此外还与企业共建“桂林理工大学--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市淦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

经过多年的办学,本专业形成了精细化工、化学制药办学特色,为广西区内外化学化工行业及其相关领域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每年招收4个班的学生,在校学生600余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强,近年来化工专业学生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其它学科专业竞赛奖广西区级以上奖项57项,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4项,本科生与导师合作,发表科学研究论文3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2项。本专业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就业单位如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化学工业及过程工业特别是精细化学工程和化学制药工程等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从事化工及相关行业生产控制与生产管理、产品和过程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优化等工作的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预期毕业后的本专业毕业生:

1)能分析、设计、研究和解决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工程问题,成功地开展与专业职业相关的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2)能够与同行、专业客户与公众有效沟通,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化工工程实践问题;

3)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内具有强的竞争能力。

2. 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结合工程基础和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识别复杂化工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实践调研等手段获取相关工程信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3)掌握单元设备的设计、化工设计、模拟优化的基本方法,结合社会、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环境等因素,针对工程需求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化工系统、工业装置或工艺流程。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与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开发、选择或使用化工专业技术、资源、现代工程与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与应用范围。

6)能够基于化工行业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与评价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实施方案及化工过程的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化学工程与工艺问题的实施及化工过程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化工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与相关标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与负责人的角色,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10)能够针对复杂的化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与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化工过程的工程管理原理、技术经济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2)主要课程: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制图与 AUTO CAD、工程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技能实习(实训)、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精细化工、化学制药特色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课: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过程控制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流程模拟与大型软件应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等。

4. 主要专业实验室

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化学制药实验室、化工仿真工厂、化工实训车间等。

5. 主要科研仪器

专业拥有可供师生进于科学研究的大型仪器,主要有布鲁克500M核磁仪(约400万人民币)、X 射线衍射仪(约200万人民币)、日立SV5000场发射扫描电镜(约248万人民币)、安捷伦Super Nova单晶衍射仪(298万人民币)、Nicolet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约40万人民币)、SDT Q600热重仪(约40万人民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约70万人民币)、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约80万人民币)、431GC/210MS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仪(约60万人民币)、Cary Eclipse荧光分光光度计(约40万人民币)、WFSM-3060催化剂评价装置(约30万人民币),Lambda7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析仪(约40万人民币)、ZS90全自动电位图像分析仪(约40万人民币)、油液颗粒分析仪(约30万人民币)、荧光分析仪(约80万人民币)、电化学工作站(40万人民币)等。

6. 学生继续深造途径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后,可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等学科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本专业每年有较多的同学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广西区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

三、化学与化工教研室师资队伍简介

化学与化工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占比为74.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3.5%,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8人;另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2人,5人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校级拔尖人才1人、校级屏风学者2人,1人获校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3人获校级“十佳”授课教师荣誉称号;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6人。

化学与化工教研室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授权点建设与教学工作,同时承担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申报工作。教研室拥有广西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先后获得广西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完成广西区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近10项,发表教改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20余部(1部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材一等奖)。专业教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形成了配位化学、资源化工及综合利用、有机合成与应用、催化新材料四个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团队科学研究成果丰富,先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0项,省部等科研项目5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

附录 化学化工教研室 师资队伍一览表

四、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773-8996098(雁山校区) 

教研室主任:王桂霞     E-mail: 2010033@glut.edu.cn;  教研室副主任:王晓娟 李雪明;

附录:             化学化工教研室 师资队伍一览

序号

姓名

性别

最高学历/学位

职称/职务

毕业院校

1

梁福沛

博研/博士

教授/博导/副校长

瑞士苏黎世大学

2

刘 峥

博研/博士

教授/博导

湘潭大学

3

张淑华

博研/博士

教授/博导

南京大学

4

何 方

博研/博士

研究员/博导/副院长

昆明理工大学

5

李和平

博研/博士

教授/硕导

大连理工大学

6

钟福新

研究生/学士

教授/硕导

广西师范大学

7

余彩莉

研究生/学士

教授/硕导

西北师范大学

     8

姚金环

博研/博士

教授/硕导

广西大学

9

吕慧丹

博研/博士

教授/硕导

中南大学

10

孔翔飞

博研/博士

教授/硕导/院长助理

北京交通大学

11

黄红霞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中南大学

12

张秀清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南开大学

13

王桂霞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室主任

中科院理化研究所

14

王永涛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湖南大学

15

黎 燕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瑞士苏黎世大学

16

邹志明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17

谭海军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中南大学

18

唐 群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东北师范大学

19

冯艳艳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四川大学

20

王 凯

博研/博士

                 副教授/硕导

南京大学

21

侯士立

博研/博士

             高级工程师/硕导

北京化工大学

22

李雪明

博研/博士

    高级工程师/硕导/室副主任

中山大学

23

王晓娟

博研/博士

         讲师/硕导/室副主任

大连理工大学

24

吕奕菊

博研/博士

                  讲师/硕导

广西大学

25

杨 文

博研/博士

                  讲师/硕导

四川大学

26

及方华

博研/博士

                  讲师/硕导

华南理工大学

27

李世清

博研/博士

                  讲师/硕导

四川大学

28

蒋光彬

博研/博士

                  讲师/硕导

华南理工大学

    29

郭燕军

博研/博士

                       讲师

浙江工业大学

 

发布日期:2020-07-08       浏览次数:


下一条:能源化工教研室